搜索

资讯详情

返回
2016储能产业十二月动态
2017年01月09日
阅读(78)
类型:联盟观点
 

关于对拥有配电网运营权的售电公司颁发管理电力业务许可证(供电类)有关事项的通知

拥有配电网运营权的售电公司申请电力业务许可证(供电类)的,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1)具有法人资格;

2)配电网项目经有关政府主管部门核准或审批

3)具有与申请从事的电力业务相适应的财务能力,其中资产总额不得低于2千万,注册资本不低于其总资产的20%

4)生产运行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安全负责人和财务负责人应具有3年以上与申请从事的电力业务相适应的工作经历,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任职资格或者岗位培训合格证书;

5)具有配电区域的划分协议书或意见;

6)具有与申请从事的电力业务相适应的配电网络和营业网点;

7)拥有配电网运营权的售电公司需要从事竞争性售电业务的,应当在交易机构注册前取得电力业务许可证(供电类)。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

《规划》中与储能相关的内容主要体现在“(七)推动储能技术示范应用”,具体包括:

配合国家能源战略行动计划,推动储能技术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示范应用,实现储能产业在市场规模、应用领域和核心技术等方面的突破。

(1)开展可再生能源领域储能示范应用。结合可再生能源发电、分布式能源、新能源微电网等项目开发和建设,开展综合性储能技术应用示范,通过各种类型储能技术与风电、太阳能等间歇性可再生能源的系统集成和互补利用,提高可再生能源系统的稳定性和电网友好性。重点探索适合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储能技术类型和开发模式,探索开展储能设施建设的管理体制、激励政策和商业模式。

(2)提升可再生能源领域储能技术的技术经济性。通过示范工程建设培育稳定的可再生能源领域储能市场,重点提升储能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可靠性和适用性,逐步完善储能技术标准、检测认证和入网规范,通过下游应用带动上游产品技术创新和成本下降,推动实现储能技术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商业化应用。施建设的管理体制、激励政策和商业模式。

200MW光伏+400MW风电+50MW光热+50MW储能 青海多能互补示范项目即将开工

126日,总投资约63.7亿元的海西多能互补集成优化示范项目(一期)落户格尔木市。青海省鲁能海西州多能互补集成优化示范项目(一期)示范基地项目是国际领先的“风、光、热、蓄”多能互补、智能调度的纯清洁能源综合利用创新基地。项目建设光伏发电项目20万千瓦,风电项目40万千瓦,光热发电项目5万千瓦,蓄电池储能电站5万千瓦。该示范项目总投资约63.7亿元,其中风电项目投资金额为32亿元,光伏项目投资金额为16亿元,光热项目投资金额为12亿元,储能电池项目投资约3.7亿元。

目前,海西多能互补示范项目已编制完成工程建设方案,计划今年12月开工建设,20171230日全部建成并网发电,计划采用EPC总承包模式,计划分为6个总承包标段,其中风电场按单项20万千瓦分为2个标段,储能项目和升压站建设分为1个标段,2017年年底完工。

Lazard发布年度能源平准化成本和储能平准化成本

Lazard Ltd发布年度深度研究,对比不同发电技术的能源成本,和应用于不同场景的储能。报告显示大部分电池储能技术成本都下降了,但是成本更多地取决于应用的类型和电池技术的类型.

1)今年与去年相比,将锂离子电池用于替代顶峰机组,传输线路投资延缓以及用户侧的成本分别下降了12%,24%11%.

2)安装在工厂,大学,医院以及其他一些高耗能场所的“表后”储能系统,展现出了巨大的应用潜力.然而,这些系统的经济可行性主要取决于本地市场结构,激励措施,以及一些其他因素.例如,滨州的用户侧电池储能系统要比德州更具备经济性.

3)产业相关方希望继续增加储能的需求,这也导致储能生产规模的增加和成本的下降.如果产业目标在接下来五年实现,成本有效的储能技术将在电网领域实现广泛的应用,如替代燃气尖峰机组,增加可再生能源的出力等.

九洲电气与泰来县签署5亿元电储能项目合作框架协议

九洲电气1226日晚公告,近日,公司与泰来县人民政府签署《电储能项目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主要投资于泰来县电蓄能项目。

据悉,泰来县电蓄能项目的投资功率为120MWH,容量为30MW的电蓄能设备,积极探索有效利用低谷电力、分布式能源和弃风弃光电能的商业模式,为泰来县工农商业企业和居民提供经济环保的冷、热、电综合能源供给,用35年的时间将泰来县打造为黑龙江省乃至全国先进的电力能源改革示范基地。建设周期为2017年内开始建设,在5年内完成投资,项目估算总投资为5亿元。 具体的合作模式是由九洲电气组建项目公司,由项目公司负责项目的具体投资、建设、运营和维护。

Lux发布梯次利用报告

Lux Research发布研究报告,通过经济性研究发现退役动力电池应当直接回收利用而非梯次利用于户用储能。相关研究成果包括:

1)以11.2kWh户用储能系统为例,梯次利用的成本为$4600,而一套7kWh、使用新电池的户用储能系统成本约$6000,如果将循环效率和循环寿命考虑在内,梯次利用并不具有经济优势。

2)目前电池回收技术已经成熟,在所有回收技术中,火法冶金技术最为成熟,可以回收部分元素,机械拆解可以直接回收有价值的正极材料,湿法冶金成本相对更低。

3)与BMW、尼桑等车企开展梯次利用不同,Tesla选择直接回收NCA正极材料。

4)随着新电池成本的快速降低,梯次利用于户用储能的经济性越来越不明显。通过有效的测试、筛选和重组技术,梯次利用在需求响应和备用电源中将会显现竞争性。

5)到2035年,将会有65GWh退役动力电池进入梯次利用市场。

Mortenson储能市场调研报告

Mortenson基于对165个储能产业参与方(技术生产商、项目开发商、公用事业公司、独立电力购买商及其他能源专业人士)的问卷调研,分析了从业者对于未来美国储能产业发展的预期。

1)储能产业发展面临的前三大挑战分别是成本、可行的商业模式、电力市场规则和电费

2)“Behind The Meter”将会是储能最具潜力的应用领域,工商业储能和社区储能将在未来5-7年大规模推广开来。特别是公用事业公司,对于储能大规模应用的预期最为乐观。

3)加州、纽约州和德克萨斯州被认为是最支持储能发展应用的州。

4)在储能支持政策方面,调研得出的对储能产业推动最为有效的政策措施分别是:税收抵免、构建清晰的制度框架、持续的可再生能源激励计划、承认储能的重要性并给予公平对待、构建储能标准体系、储能采购激励措施、新的碳减排或零碳制度

5)2015年储能安装规模223MW,对于2020年市场预测:公用事业公司认为增长200%,达到670MW;储能企业和开发商认为增长582%,达到1521MW;产业专家认为增长650%,达到1672MW

纽约能效公司(NYCEEC)为储能提供项目贷款

纽约能效公司(The New York City Energy Efficiency CorporationNYCEEC)向Demand Energy公司提供了为期10年、金额100万美元的项目贷款,用于公司在布鲁克林私有的低收入住房中(Marcus Garvey Apartments)规模化部署储能。

公寓包含625个单位,位于布鲁克林Brownsville区,为L+M Development Partners所拥有,L+M已经安装了400kW光伏,还将追加400kW燃料电池,Demand Energy将通过其自主研发的分布式能源网络优化系统(DEN.OS)将储能和分布式能源集成后进行管理,系统将优化L+M的发电投资价值,减少电费,保障电网可靠性,突发电力中断时提供备用电力。项目可以通过参与需求响应和调峰计划而获取一部分收益,另外还可以获得联合爱迪生公司Brooklyn Queens Neighborhood Program的激励补贴。这是纽约第一个安装在低收入住房中的电池储能微网项目。

NissanEaton合作开发新型xStorage户用储能产品进军欧洲市场

NissanEaton合作开发了6款新型xStorage户用储能产品,包括使用Nissan退役动力电池和新电池的两种类型,目前已在英国、挪威和德国开始接受预定。

1)使用Nissan退役动力电池的户用储能系统的标准规格为3.5kW,含安装费用和增值税的总价格为3500欧元;6kW规格产品的价格为3900欧元;

2)使用Nissan新电池的户用储能系统的价格在5000欧元至5580欧元之间,Nissan将提供10年质保

英国制造商Moixa正在与Nissan/Eaton合作开发GridShare平台,集成户用储能系统参与电网服务。

Dynapower与三星SDI联合发布用户侧一体化储能解决方案

Dynapower与三星SDI联合发布用户侧一体化储能解决方案,最初发布的储能系统规格为250kW/550kWh,后续还将开发100kW/2h系统。项目开发商、公用事业公司、工商业用户可以直接使用该系统安装应用,降低了系统安装成本。系统将使用Dynapower的第二代MPS用户侧储能逆变器和三星SDIE2电池解决方案。

第一套储能系统将安装在明尼苏达大学,目前Dynapower正在与用户侧储能系统开发商合作,2017年将开始大规模安装应用。

特斯拉部署扩大欧洲产能计划

特斯拉CEO伊隆·马斯克(Elon Musk)宣布收购德国工程集团Grohmann Engineering,这家德国公司专门从事汽车,电信,消费电子和生物技术行业的自动化装配系统技术。Grohmann公司将会改名为Grohmann AutomaTIon。马斯克表示将在德国进行大笔投资。

      特斯拉计划明年在欧洲建设“超级工厂2号”,将整个生产流程垂直整合至一处工厂,这处工厂将生产电池和整车。目前荷兰,法国和西班牙都有意竞标此次工厂的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