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黄学杰:锂价降了一半了,钠电池的优势还在吗?
2023年08月15日
阅读(388)
类型:产业观察
三万亿风口,百万年薪招人,新型储能究竟有多火?锂电池、钠电池、液流电池,五花八门的储能技术孰优孰劣?成本高,盈利模式不清晰,怎样突破瓶颈?
8月12日晚,央视《对话》聚焦储能大赛场,对储能热点话题进行了激烈讨论。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黄学杰受邀出席,黄学杰表示:
火电降价可能性已经不大,光伏+储能还会继续降价; 降本30%是个很大优势,百分之几的价格差,就可能决定一个行业的生死; 原材料变成电池材料,技术和工艺必须是低成本的、低碳的; 钠电池的发展,可以把碳酸锂的价格压在一个涨不上去的水平,这对于锂电产业的发展是有巨大价值; 储能需要独立的市场地位,现在储能价值是别人说了算,不是市场定价; 技术的进步如果快于产业的扩张,那就不必担心产能过剩。
主持人:传统的抽水蓄能大概占到了86%左右的份额。为什么大家还要做新型储能?是不是有人在凑热闹? 黄学杰:电化学储能有几个特点。建设的速度很快、能够分布式布置,在家庭、在沙漠里、在高山上都可以,另外效率高,能够到百分之九十几。从经济性来讲,和光伏结合起来,在相当一部分地区,可以跟火电进行竞争。当然我预期火电不太可能降价了,光伏+储能还会持续的降价,所以说未来的优势会越来越明显。 主持人:我们今天的对话节目现场也请到了一位企业界的朋友,比如王总是锂电池这个细分领域的,另一位王总是做全钒液流电池的,黄教授研究钠离子电池比较多。我想请几位在你们各自的细分子领域上写出你们认为这个领域的优势和劣势。 黄学杰:第一个优势成本可能低。钠电池跟锂电池对比,大家只对比了锂材料和钠材料的价格是不对的,很容易误导大家。锂比钠贵几千倍,锂离子电池会不会比钠离子电池贵一千倍,不是那么回事儿。假设把电池里的锂全部换成钠,也只能降30%的成本,还有70%的其它成本。降本30%是个很大优势,百分之几的价格差,就可能决定一个行业的生死,所以这不可小觑。 第二个优势钠资源非常丰富。 第三个优势可能更安全。 钠电池可以比喻成一个天资聪颖婴儿,大家预期这孩子将来能上哈佛,但等到上高中的时候,大家就不这么想了。 主持人:请各位对话嘉宾再来说一说你发现的劣势究竟有哪些。 黄学杰:讲产品,必须跟市场上比较成熟的产品来比。现阶段钠电跟锂电来比,成本还不低。从元素周期表来算的话,钠确实应该很低,但是半导体、芯片要从元素周期表来看,也应该不是很贵,但它技术要求非常高。这意味着什么呢?原材料变成电池材料,技术和工艺必须是低成本的、低碳的。只有规模起来以后,才能够降成本。电池循环次数到一千多次,可以开汽车;到三千次,可以做家庭储能;但是电力系统要求一万次以上,我们还要做大量的工作去提升电池寿命。 画外音:除了技术痛点和成本压力,电化学储能还面临一个挑战,即其中用到不少关键金属大量依赖进口。这张图展示了进口依存度最低的铝也高达76%。
文 |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
2023年08月16日
2023年08月10日